“然后呢?”袁守一插嘴問道,并看了看我,也不知他在想什麼。
趙承祖道,“孫代成當時只想救他女兒,就說不要那紫薇帝王命,但賒刀人告訴他們,這是天賜的,不得不受。后來賒刀人給他們想了一個辦法,那就是先把孫長思的命格壓下來,留給孫家其他后人用。所以孫家修了一規模浩大的墳墓,鎮壓孫家的帝王命格,又怕會被別人發現,就再修了青龍堰,注入了水,這樣一來就無人可以進那墳墓了。”
我這才明白過來,合著青龍堰就是孫家的人自己修的。
我們默默不語,趙承祖又說,“當時掘墓的時候,他們在那地方發現另外一個人的墳墓,那本《橫貫八方》就是那墳墓里的,據說跟賒刀人淵源頗深,那賒刀人認為這是緣分,就又掐指再算,算完只在墓室留下了三幅畫,一幅是‘水中走馬’,一幅是‘糧山餓骨’,一幅是‘龍牛斗’,說是這三幅畫關乎著孫家今后命運,只有這三幅畫實現的時候,才是開墓的最好時機,在這之前,墳墓絕對不能打開,否則孫家后人的氣運不夠,早一天放出那帝王命格,都會耗死孫家后人。”
我們之前一直猜測的是這三幅畫跟墓室主人有莫大的關聯,卻原來是這麼回事。
袁守一聽罷問道,“孫家的人去哪兒了?”
趙承祖道,“湖廣填川的時候搬到四川去了。當時賒刀人告訴孫代成,帝王命格需要極強的氣運才能撐得起來,所以從孫代成往后九代,不能再消耗半點氣運,要有三代受盡貧窮之困,三代受盡饑餓之苦,三代受盡勞作之累,把氣運留到第十代,所以孫代成散盡了家財,拖家帶口去四川受苦去了,當時趙家跟他們還時不時有聯系,確實有三代受盡了疾苦,不過后六代就斷了聯系,據說中間三代當乞丐去了,最后三代干嘛去了不太清楚。”
最后三代當了農民,我爹、我爺爺、祖父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也算是受盡了勞作之苦。
我剛好是第十代,豈不是說,我就是承受那帝王命格的人?我也明白了袁守一剛才為啥要冷不丁地看我一眼。
袁守一聽罷說道,“可是這跟《橫貫八方》有什麼關系?”
趙承祖道,“當初那個賒刀人說,只有《橫貫八方》那本書才能把承受帝王命格的人吸引來。孫代成他們舉家搬離恩施的時候,把這件事情交代給了趙家老祖宗,讓他們幫忙看好那本書,不能讓任何人動,一旦那本書沒了,孫家后人就找不到這里來。”
還真讓他說對了,我們來這里之前并沒有想過會有帝王命格,目的只是為了那本書。
袁守一點了點頭,“我聽了一則傳說,說的是當初有一個游方道士帶走了孫家的女兒,對嗎?”
趙承祖想了想,“是有這麼回事兒,就在修完青龍堰不久之后,孫家女兒在生了一次病才被帶走的。”
第98章 賓主矛盾
因為時間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,當年的事情傳到趙家也就只剩下了最重要的內容還在,孫家女兒被道士帶走這事兒無關緊要,趙承祖也不知道具體原因。
聽了他所說的,我們也都明白了來龍去脈,無非就是賒刀人幫孫家人修了青龍堰鎮壓紫薇帝王命格,要等到九代之后那三幅畫實現的時候才能掘開,掘墓的時候偶然發現了李玨的墳墓,發現了那本《橫貫八方》。以賒刀人的本事,肯定已經算出了我們今后會來找這本書,這本書能把我們吸引過來,所以才會讓趙家人幫忙照看好那本書。
趙承祖一一講完,然后說道,“前幾天有幾個人來這青龍堰抽干了里面的水,我們怕他們提早動了那墳墓或者拿走了那本書,所以才過來查看,我女兒就是這麼被淹死在里面的。老祖宗托付的事情,我們不能不照辦,否則不就是欺師滅祖了嘛,所以那本《橫貫八方》我們必須得拿到,等孫家后人來了再給他們。”
之前只以為趙家人是為了自己才去青龍堰,現在得知是為了幫忙守住青龍堰里面的那本書,對趙家人也就沒有那麼壞的印象了,說起來還是我們孫家欠了他們天大的人情。
我正要說我就是孫家后人的時候,袁守一卻瞥了我一眼,再拉了我一把,示意讓我別說,我立馬閉嘴不談。
袁守一說道,“這件事情這麼重要,你就這麼告訴我們,不怕我們去奪了那本書,搶了那命格?”
趙承祖呵呵笑了笑,“末代皇帝溥儀都退位了,這世上哪兒還有什麼帝王,那帝王命格您說現在就算放出來有啥用?就算有用,頂多也只能讓孫家恢復清朝時的輝煌,說不說出去也沒多大意義了。再說了,這都過去了兩百多年,按照賒刀人的說法,孫家人窮三代,乞討三代,務農三代。所謂富不過三代,窮不過三代,他們一共要窮困九代,估計早就沒了后人,我們守著那本書也只當是對老祖宗有個交代。”